(资料图片)
□ 湖北日报评论员 周磊
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特别是要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数亿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的未来指向。现代文明生活不只是城镇居民专属,也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就地”,意味着看病不必再舟车劳顿赶往大城市,在家门口就能看得好病;意味着优质的教育资源从城市到乡村趋于均衡,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意味着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体系向乡村延伸,办事更方便迅捷;意味着持续描绘“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美丽画卷,留住田园的恬静和乡愁的印记……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就是要让内嵌现代文明理念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扎根乡村,让农民不出远门也能享受到城镇里的便利与高效。
现在农村生活条件已有很大改善,但离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农村道路、供水、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还不健全,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等人居环境条件还需持续改善。广袤乡村并非凋敝落后的代名词,也能建设成为现代文明生活的重要承载地。从现在起到2035年的十几年时间里,要让我国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让数亿农民过上现代文明生活,触及的问题多、覆盖的领域广、跨越的周期长,是一场伟大变革,虽充满挑战,但必须迎战。
乡村具有不同于城市的禀赋、功能和特点,锚定“现代生活条件”目标也应遵循规律、讲求科学。简单套用城市思路规划乡村,看上去很美,却华而不实,容易搞得城不像城、村不像村;越位、包办式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反倒可能把“数字化”变成农民负担。各地发展水平不同、资源条件各异,应当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不搞脱离实际的面子工程。
相对于“每天不一样”的城市来说,鸡鸣狗吠、炊烟袅袅的农村是慢变量。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乡村建设中每个“度”提升一分,都是对投入与成效、敢担当与善作为的多重考验。要保持历史耐心,让广大农民群众在点滴之中体悟变化、感受幸福。
5月17日,河南省南阳市博物馆,游客在观看春秋时期的青铜壶。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河南省南阳市多家博物馆开展线上线下活动,让游客感受
一条渠,绵延千里北上,滋润人间心田。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从此,甘甜可口的长江水奔腾不息地流经1432公里,流进千
5月14日下午,在上海疫情防控一线奋战39天,总计圆满完成130万管核酸检测任务的河南省援沪核酸检测医疗队队员乘坐飞机回到郑州,受到来自省
近日,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公布了我国首批15个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江西庐山云海景观、安徽歙县坡山村云海景观、福建霞浦县三沙日出日落景观等
5月9日,宁西线豫陕交界处,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南阳工务段护路员工对线路两边山体的危树进行清理整治。立夏时节,秦岭山脉云雾缭绕
X 关闭
X 关闭